與Catherine因為音樂相識,而工作在一起、生活一起,已是第六年了。
六年間,我們各自的人生載浮著不同的經歷,有時以信淡淡地追述,有時在某個城市的音樂場合,匆匆一餐飯的時間敘舊,發現錯過了姊妹的日常關懷。有時,有多日的相聚,在廚房、飯桌、早餐桌一角,努力地補缺席廚房的一角,邊看地純熟地準備無法道出菜名的簡餐,邊聊天。然後,兩個人對坐窗邊,嚼食我們熟悉喜歡的調味,交換女性獨享的觀看。讀「風景」,於我,又像回到Catherine窗邊的餐桌。 「風景」是Catherine去年來台參加世界音樂節,回到歐洲後才開始的錄音作品。Catherine以詩以歌記錄她這些年因風雨停駐的心境。隨歌閱讀,瀏覽她人生路上的風景,按著時間站牌的索引,一路旅行。在無風無浪的布魯日(Brugge)與演出的驛動間,Catherine保持她對人、事、物的敏銳與感性。她流浪者性格不在刻意製造的遷動,而在於她身體內的那個「異鄉女子」。那「異鄉女子」領著Catherine的靈魂,讓「疏離」與「流動」成為血液、成為影子。 迴谷的歌聲開啟了Catherine另一段靈感。而我則自「花蓮石」翻開了Catherine的另一頁日記。往花蓮演出的那日清晨,Catherine樂團中,樂手Wouter剛接到父親病逝的消息,另一位樂手Hendrick正準備迎接他的新生兒。花蓮散發的氣味、旅途的昂揚,攪伴在樂團壓抑的兩極情緒裡,爆發為當晚演出的高潮。舞台上,Catherine與迴谷的對歌,阿美族人圈起舞台行進的奔舞...。我知道那日那夜不歇息的歌樂,是鑲進Catherine記憶底層的聲音。 Catherine的詩作與她愛的詩,都透露著她看視生命的角度,在街角的,在生命角落的,相較於天地的極微的,離世的。她的樂也是如此的不譁眾取寵,不構造過度的流暢與華麗,只細膩地撥動神經,像微風拂過。我也坐在街的一角,聽那聲音,一如Rimbaud的詩所訴說:「我坐在路沿聽著這些聲音,在這些九月的美好夜晚,滴落前額如醇酒般的玫瑰露珠....。」 曲目 01. 沒有什麼是真的失去 02. 當想到Frida的時候 03. 異鄉女子 04. 天堂鳥 05. 有一個地方 06. 我的波希米亞人 07. 風景 08. 藍色憂鬱 09. 我的姊妹們 10. 花蓮石 11. 他們已經離去 12. 小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