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都是那麼的親近。
4條弦,88個鍵,36幅畫,1段古謠錄音,交互對話,緊緊相連,融合為15段飽含著思念情感的樂章。 小提琴家張雅晴,於2016開始,以整整兩年的時間籌備《海翁繪》計畫。她踏上畫家父親張金發,繪畫取材時走過的道路,在相同的旅程裡,採集這塊土地的聲音。朝陽、山林、漁港、茶香、部落、女孩……這些土地原鄉的歌謠,透過委託台灣作曲家蔡凌蕙與劉聖賢重新創作,發酵為色彩斑斕,充滿在地之情的新篇章。 劉聖賢創作《阿嬤吟詩》為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,以張雅晴的阿嬤-張陳故才女士婉約繚繞的唱謠為發想,令河洛古調在鋼琴與小提琴的古典奏鳴曲聲響中,有了不同層次的風味。「楓橋夜泊」、「霜月」與「梅」,三首千家詩的詞句,帶著些許清冷的孤寂感,張雅晴回憶阿嬤在阿公過世後,獨自一人傷心吟詩的哀愁。劉聖賢模擬吟誦的獨奏,將古謠自由的旋律量化為節拍,因悲傷而凝滯的古調因此更具線條與方向,並且抒情,宛若千帆過盡所留下的淡淡美好,並以小提琴與鋼琴之間的對話、交互完成的樂句,投射出張雅晴對阿嬤的思念之情,好似跨越時空的傾訴。 海翁,台灣話為鯨魚之意,擁有美麗海洋文化的福爾摩沙原住民,一直以來便有鯨魚神的信仰。當作曲家蔡淩蕙將張雅晴所委託,為小提琴與鋼琴創作的組曲命名為《海翁繪》,意義便顯得深刻而耐人尋味,不但意味著「台灣的畫」,更連結起一位重要的老翁−張金發先生,以繪畫藝術傳達對土地與生命的熱愛,就像爸爸的話(畫),深情而溫暖。蔡淩蕙從張雅晴採集而來的原住民古謠中,歸納出與畫作氛圍相襯的旋律,進而創作為一篇篇精鍊有如小詩般,各具風格與特色的章節。畫作的標題以及古謠的原本詞意,也提供了創作意象的聯想,使《海翁繪》凝聚了豐富的色彩,將原鄉聲音的抒情與力度,妥貼鋪陳為一曲別緻生動的連篇標題音樂。 4條琴弦,88個琴鍵,36幅畫作,1段阿嬤的古謠錄音,彌足珍貴的素材,演繹著似曾相識的故事,以音樂作為對張金發先生藝術作品的致意,也藉由藝術與音樂的共鳴,將對土地與家鄉的關懷,連結起更為深度而濃厚的情感。 曲目 01劉聖賢 《阿嬤吟詩》為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(2017)第一樂章 6:41 02劉聖賢 《阿嬤吟詩》為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(2017)第二樂章 6:04 03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玉山日出 (來自布農族古調) 3:02 04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嬰仔乖(來自客家搖兒歌) 4:04 05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思念 (來自排灣族古調) 3:07 06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討海人(來自阿美族古調) 2:58 07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選擇(來自排灣族古調) 2:45 08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一隻鳥仔(來自河洛「一隻鳥仔」)3:13 09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農家樂(來自阿美族古調)1:52 10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期待(來自排灣族古調)2:54 11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小頭目(來自排灣族古調)2:57 12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好採茶(來自客家採茶歌) 3:11 13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花蝴蝶少女(來自排灣族古調) 3:01 14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獵舞 (來自排灣族古調) 2:24 15蔡淩蕙《海翁繪》組曲(2017):尾聲1:37 |